精密鑄造件的特點之一是澆注時的型殼,溫度在600℃以上,簡稱 “紅殼 ”,所以作為鑄件的凝固控制措施之一是降低鋼水的澆注溫度;二是增加“補澆 ”的次數 (此項實際上是延長了澆注的時間 );三是加蓋覆蓋劑。
型殼從焙燒爐中取出到填砂澆注的時間要盡量地短 、操作要快,同時用于填砂的砂床溫度要大于300℃,以保證型殼的溫度不至降溫太多,盡量 使型殼溫度在600℃以上,同時澆注速度宜快,這樣才可減少鑄件的“冷隔”。
精密鑄造件澆注大型精鑄件的凝固控制和澆注、補縮系統(tǒng)的設置等還有許多需要探索的地方,但它的表面質量、尺寸精度以及減少機加工余量等 方面的優(yōu)點已得到普遍認可,是一種有發(fā)展前途的方法。
隨著精密鑄造件鑄件壁厚的增加、形狀的無序和鋼中合金化程度的進步,常見缺陷對鑄件的工藝性能和力學性能有明顯的影響,甚至直接影響鑄鋼件的整體質量,造成鑄件不合格或失效。
借助實驗室的化學分析技能,數據的機械物理性能測試,金相顯微觀察整理,電子光學金相的測試分析,大型鑄鋼件廠對各種鑄件進行探傷,可以直接檢查出磨輥加工中的缺陷,便于后期的處理。
根據其化學成分的特征及其對機械性能和工藝性能的影響,可以判斷缺陷的特征、原因及其對鑄件質量的影響程度。因此,可以深入研究鑄件的凝固規(guī)律和特點,通過提高工藝技能如鍛煉、澆注或鑄造、精整、熱處理等進行總結和整理。能有效降低缺陷嚴重程度,保證鑄件質量,提高鑄鋼件在高溫、振動、磨損、腐蝕等臟亂應力條件下的使用性能。